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选
使用说明
课程名称:
大学心理学
高等教育法规
高等教育学
教师伦理学
试卷编号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试卷五
试卷六
试卷七
试卷八
试卷九
试卷十
试卷十一
试卷十二
试卷十三
试卷十四
试卷十五
试卷十六
试卷十七
试卷十八
试卷十九
试卷二十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
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
A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2、
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 )过程。
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3、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
D
A.社会对心理制约;
B.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心理的发生、发展;
D.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4、
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
B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5、
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性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个案调查、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方法是( )。
C
A.个案研究法;
B.观察法;
C.定性研究法;
D.定量研究法
6、
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
B
A.趋避冲突;
B.双趋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7、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D
A.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B.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C.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D.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8、
不少大学生恋爱态度呈现轻率化的现象表现为( )。
A
A.“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
B.“爱人只有一个,情人可以多个”;
C.主观学业第一,客观爱情至上;
D.“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9、
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A.具有两面性;
B.具有稳定性;
C.具有外显性;
D.具有境遇性
10、
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
B
A.集中性与分散性;
B.连续性与阶段性;
C.平衡性与差异性;
D.方向性与可逆性
11、
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 )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
C
A.正强化;
B.负强化;
C.奖惩;
D.间接强化
12、
( )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D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奖惩;
D.自我强化
13、
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 )的三种模式。
C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14、
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 ),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B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15、
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是促进( ),使学生将获得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有效用于新问题的解决。
D
A.理解;
B.操作;
C.形成表征;
D.学习的迁移
16、
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 )。
A
A.人际沟通;
B.人际交往;
C.亲和行为;
D.人际关系
17、
生活中所谓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反映了哪一种知觉印象的效应?( )
B
A.首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刻板效应
18、
社会刺激和个体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 )。
A
A.社会心理;
B.社会知觉;
C.社会态度;
D.社会归因
19、
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
A
A.社会行为;
B.社会舆论;
C.社会潮流;
D.社会传统
20、
人们常说的“一己之心,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哪个特征?( )
C
A.选择性;
B.显著性;
C.投射性;
D.两极性
21、
二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 )。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意识;
C.道德意志;
D.道德情感
22、
遵从、认同和内化是大学生态度与品德的( )。
C
A.形成阶段;
B.转化阶段;
C.习得阶段;
D.修正阶段
23、
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想取向呈明显的( )。
A
A.多元化态势;
B.单一化态势;
C.极端化态势;
D.表象化态势
24、
学校的环境气氛、压力与学生的愿望是影响大学生发展的( )。
A
A.表现性因素;
B.知识性因素;
C.组织性因素;
D.个体性因素
25、
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其所引起的内心体验即( )。
B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6、
心理健康教育的灵魂和根基是( )。
B
A.全体性;
B.科学性;
C.主体性;
D.发展性
27、
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 )。
C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28、
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 )。
A
A.澄清技术;
B.具体化技术;
C.提问技术;
D.面质技术
29、
心理辅导员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再反馈给来访者的技术是( )。
A
A.简述语意技术;
B.澄清;
C.提问;
D.具体化
30、
心理辅导教师全神贯注地聆听来访者叙述,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变化,并表达对来访者关注和理解的技术是( )。
B
A.简述语意技术;
B.倾听技术;
C.提问技术;
D.澄清技术
31、
属于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是( )。
D
A.班级管理能力;
B.心理辅导能力;
C.敏锐的思维能力;
D.教学的能力
32、
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 )。
C
A.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
B.认真研究教材;
C.进行教学反思;
D.倾听学生的声音
33、
大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 )。
C
A.学术考核;
B.教学考核;
C.目标激励;
D.岗位定级
34、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 )。
D
A.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
B.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
C.认知因素与意志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35、
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需要层级依次为( )。
B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学习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B.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生理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D.生理需要、安全需要、自尊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36、
下列属于社会文化的是( )。
B
A.学校文化;
B.民族文化;
C.企业文化;
D.制度文化
37、
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实现的?( )
A
A.行为强化激励;
B.物质激励;
C.精神激励;
D.环境激励
38、
下列属于组织文化的是( )。
B
A.制度文化;
B.企业文化;
C.地区文化;
D.国家文化
39、
大学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是( )。
A
A.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
B.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C.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D.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40、
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 )。
C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价值观及其行为方式;
D.制度文化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
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B
A.认知过程;
B.意志过程;
C.个性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征
2、
感觉适应是( )心理现象。
AB
A.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
B.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C.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
D.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
3、
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 )。
AC
A.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
B.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C.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
D.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4、
教师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 )。
ABCD
A.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B.自觉地模仿榜样;
C.增强自我认识;
D.投身社会实践
5、
布鲁纳认为,个体认知表征的方式随年龄而发展,并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BCD
A.认知表征阶段;
B.动作表征阶段;
C.形象表征阶段;
D.符号表征阶段
6、
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不同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哪两大类?( )
AD
A.陈述性知识;
B.动作性知识;
C.形象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7、
为了避免意义学习中的机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
ABCD
A.精心组织教材,使教材知识具有逻辑意义;
B.在教新知识之前先复习或回忆有关的旧知识;
C.以学生智力和知识发展水平为基础;
D.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正真了解教材内容上
8、
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 )
BD
A.外表;
B.社会身份;
C.自信;
D.自我观念
9、
大学生恋爱的现状是( )。
ABCD
A.恋爱比例大,公开而主动性强;
B.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
C.恋爱动机多样化;
D.恋爱悲剧增多
10、
大学生的一般人际关系包括( )。
ABCD
A.师生关系;
B.同学关系;
C.社会实践关系;
D.网络人际关系
11、
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
BCD
A.制度性原则;
B.务实及可行性原则;
C.稳定性及适应性原则;
D.底线原则
12、
大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 )。
ACD
A.构建意义;
B.构建程序;
C.构建原则;
D.构建的具体指标
13、
在采用认知领悟疗法矫正大学生的不良品德时,应注意( )。
ABCD
A.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B.坚持正面疏导;
C.提出具体而合理的要求;
D.进行榜样教育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 )。
ABCD
A.新生适应教育;
B.学习心理健康;
C.情绪管理;
D.自我意识心理健康教育
15、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核心辅导内容包括( )。
ABC
A.负性情绪的处理;
B.帮助建立安全的现实人际关系;
C.自我的重塑;
D.认知的改变
16、
网络成瘾的特点主要包括( )。
ABCD
A.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
B.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
C.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
D.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17、
需要层次理论包括( )。
AD
A.生理需要;
B.物质需要;
C.精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18、
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 )。
AC
A.观摩与分析;
B.掌握学习理论;
C.教学决策训练;
D.把握学生心理
19、
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
AD
A.心理满足与激励;
B.物质奖励与激励;
C.精神嘉奖与激励;
D.行为强化与激励
20、
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下列哪几个方面实现的?( )
AB
A.模仿;
B.从众;
C.顺应;
D.强化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错
对
错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对
对
错
3、
由于疲劳、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变化称为心理发展。
错
对
错
4、
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错
对
错
5、
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
对
对
错
6、
直觉思维是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时,从错误调整到正确的认知过程。
错
对
错
7、
认知结构变量对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通常是通过“先行组织者”而实现的。
对
对
错
8、
人际冲突是人际关系双方互不接纳、互不相容的紧张状态或者对抗状态。
对
对
错
9、
社会心理通常是通过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
对
对
错
10、
从众行为是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
对
对
错
11、
大学生品德的形成是辅导员的任务,与学科教师无关。
错
对
错
12、
品德修养是品德养成的核心。
对
对
错
13、
良好的品德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社会与学校对大学生不断地教育和训练,和大学生自身不懈地锻炼和修养中形成的。
对
对
错
14、
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形式。
对
对
错
15、
学会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前提条件。
对
对
错
16、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决定。
对
对
错
17、
现在大学里分工非常明确,有班主任与辅导员专门负责管理学生,因而上课教师已经不再担负起师生人际关系协调者的角色。
错
对
错
18、
大学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劳动。
对
对
错
19、
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
对
对
错
20、
文化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三分层次。
错
对
错
浙江师范大学高校教师培训中心版权所有